在諮商團體中,我感受到成員們被沈重的課業弄得疲倦不堪,陷在無奈逃避的光景中,打電動、看漫畫…。許多父母充滿疑惑:「為什麼他們不去面對學校的現實呢?」

事實上,就算是大人經常也會力不從心,卡在「無力」的狀態。這到底是怎麼回事?從壓力倒U線,我們對此現象可獲得更深的瞭解。在倒U線中可以看見:人的能力會隨著壓力的上升而增加,直到曲線的最高點,越過此點之後,壓力的增加反而造成能力的下降,繼續持續的加壓甚至會完全的卡住,動彈不得。

如果「現實」是人需要面對的各層次與各種壓力匯集的統稱,當壓力超過個人能力的負荷極限時,問題就產生了。這時若只一味地要求當事人去滿足現實的要求,忽略個人「真實」的狀況,不但無濟於事,反而極易引發許多憂鬱焦慮的症狀,也會導引出現逃避性或上癮的行為,如酗酒、非理性的大採購、沈迷於電視、電動….等,這些所謂的「虛幻性補償行為」。

因此,處理「現實」的問題,需要很勇敢地去回應「真實」的我,透過照顧真實自我,適度滿足內在的需求,以取代虛幻性的補償行為,才能阻斷不良的循環,遏止更多負面的衝擊發燒。例如:當您處在學校課業的高度壓迫感、或情感的需求困擾...時,您可能會產生挫折、失敗、疲倦...,甚至覺得自己低能力、低自尊...。這時候您應該採取的有效應對行為,反而可能是來個悠閒的度假,或休閒運動一番。雖然表面看起來這樣的行動,似乎不夠積極或不夠正面,或不像在處理問題,然而這些行動往往有助於沈澱情緒與壓力,重拾面對問題的能力與勇氣,而不至於將自己的力量消耗於內在的矛盾無力,或毫無建設性的逃避行為上。

此外,整合真實自我與現實的落差也是很重要的。調整現實的期待(如:所能達到的課業要求表現),學習用對的、適合的學習策略提升自我的效能,以求形成內外和協的狀態,進入良性循環的運作,這是我們陪伴輔導青少年甚或成人的經驗與作法。

2006年,您有什麼願景?祝福您在「現實」與「真實」之間,體會並擷取當中的智慧與創造力,使用不同的色彩編織人生不同的故事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賴聖洋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